北京生态修复学会2024青年学术系列论坛第三期圆满举办!
4月22日,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精心指导下,北京生态修复学会成功主办了以“水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为议题的2024青年学术系列论坛的第三期活动,围绕世界地球日,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旨在汇聚青年学者的智慧,推动了生态修复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论坛采用“3-One”模式,得到了E方知库期刊群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吸引了近千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通过线上平台参与了这一学术盛会。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主持了论坛,在开幕词中强调了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介绍了学会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系列举措,包括青年人才托举、年度青年演讲比赛和科技论文评选等活动。本期论坛邀请到两位青年学者和一位企业科技工作者围绕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植被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得到了专家的点评。
主旨报告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专业师、北京生态修复学会青委会成员、入选北京市科协2022-2024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柳蒙蒙博士与大家交流了“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分析了农村供水与污水处理现状,开展了膜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讨论了农村污水处理模型的运行效果和优势。并提到了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的难度,以及新技术推动与农村污水治理挑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生态所首席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何萍研究员对柳蒙蒙博士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柳博士在对农村人口结构及其春节期间返乡人口波动的调查方面做得非常细致,这项研究工作做得不仅深入,而且涵盖了诸多社会层面的因素。何萍研究员进一步讨论了关于柳蒙蒙博士研究与当前工艺适配性的问题,并就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适用性、人口规模和波动情况的适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副理事长兼水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副总工、博士生导师白音包力皋教授赞赏柳博士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认为这个领域是我国环保领域的薄弱环节。他指出,与城市相比,农村污水处理提升空间大,但存在南北方面临水文差异、水量波动大等技术挑战,以及市场对传统技术的依赖。白音教授特别关注设施建成后续的管理和维护,强调不当管理可能导致设施失效。
主旨报告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刘丰博士做了题为《异重流环境中鞭毛藻水华的水动力机制研究》的报告,介绍了藻类自身游动特性,分享了水华暴发的水动力机制,并探索了研究成果在水资源保护与水华防控方面的应用前景。
何萍研究员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藻类繁殖速度与水流速度及溶解氧水平之间的关联,跟刘丰博士互动交流了研究内容。何萍研究员提出,尽管藻类繁殖速度快,但流速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为显著,刘丰博士进一步说明了短时间内藻类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分层集聚效应,以及对预防水华的重要意义。
主旨报告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徐杰分享了“基于物种性状和优势度的植被质量评价方法”的报告,分析了国内外植被质量评价的现状、应用的标准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物种性状和多度的植被质量评价方法的框架、核心原则和实施案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系统评价体系的异同。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白音教授与徐杰高工就植被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白音教授特别关注了美国评价标准的分类及其在不同部门的应用情况,并与徐杰高工探讨了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在评价体系中的区分。徐杰高工解释说明了美国的FQI指数在评价体系中属于推荐性的标准,国内评价体系中评价人工植被时,对人工培育品种与本地物种进行区分,并对其随时间的多样性增加给予正面评价。
此外,何萍研究员补充说明了加强生态评价体系的多项策略,包括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将生物土壤结皮纳入评价指标,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专家数据库,强调了生态完整性评价方法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了生物结皮在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中的关键作用,并推荐了一款便于野外调查的手机软件工具,以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论坛总结
在论坛的最后,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副理事长白音包力皋总结性发言,强调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会活动,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思路的多元化。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也是青年学者展示研究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北京生态修复学会期待与广大青年学者共同推进生态修复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
下一次青年论坛的时间为5月30日左右,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