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专业论坛

中日大坝与河流环境管理技术交流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5-10 浏览次数:

 

大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为增进中日双方在大坝建设运行和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成果及知识共享,2019319日至24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京都大学和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主办,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务部、中国河流生态修复网络协办,在北京召开了大坝与河流环境管理技术交流会,赴湖北省宜昌市参观了三峡工程,了解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开幕式合影

    技术交流会由学会白音包力皋副理事长和水生态专委会许凤冉教授主持。围绕大坝建设运行和河流生态环境管理问题,来自京都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共16位学者和研究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角哲也(Tetsuya Sumi)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了今年来日本暴雨灾害及水库管理情况。2018年日本中部和西南部地区持续大雨导致洪水灾害和泥石流灾害,造成1982年以来日本最严重的水灾。洪水期间,共有200多座水库参与洪水调节调度,每座水库均不同程度的发挥了洪水调节作用。同时,水库在多年对水文情势的调节作用和水库泥沙淤积也直接影响了河流生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水和沙。近年来,日本通过水库排沙、建设泥沙导流洞、大坝下游堆放水库泥沙等多种方式,一方面减轻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补充和改善下游河床颗粒组分,恢复水生生物适宜生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副教授野原大督(Daisuke Nohara)做了“考虑水文预报的水库实时调度”的报告,介绍了日本“周、月、季”不同时间尺度和利用全球模型、区域模型的气象预测情况,分析了防洪抗旱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利用日本气象机构提供的周预测数据,考虑防洪、供水等需求,为水库实时调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以日本长安口水库为例,介绍了预测和调度优化研究成果。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研究生狩野幹太(Kanta Kano) 做了美国Trinity河基于河床质观测的栖息地修复研究技术报告,介绍了Trinity河由于建坝等人类活动影响造成下游河床质减少,破坏了鲑鱼栖息地。通过在河流下游人为补充卵石河床质,并利用无线电跟踪观测填加河床质的运移情况,考虑水深、流速、平均河床质尺寸等因子,评价了修复前后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通过2016和2017年的观测分析发现栖息地质量整体上得到了提升。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研究生田住真史(Tazumi Masafumi)介绍了传统河道工程技术“圣牛”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圣牛”技术在木津川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效果,发现经历数次洪水后,使用“圣牛”技术工程附近局部河床整体呈淤积趋势,其中迎水侧冲刷、背水侧淤积,迎水侧可形成临时性水体,提高了局部的生物多样性。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齐实介绍了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评价与恢复重建研究。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提出了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了评价。同时,对不同恢复措施下纯草、乱石滩、纯灌三种沁河上游河岸带典型地块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为我国北方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构建、修复和管理提供参考。

 

   

    中国水科院教高许凤冉介绍了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的合作项目—楠溪江香鱼保护研究进展情况。该项目是借鉴葡萄牙蒙德古河、奥地利穆尔河以及欧洲莱茵河等河流生态修复成功经验,结合中国河流实际情况,引进欧方实施的欧盟水框架指令的经验技术,促进中欧河流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交流,实现楠溪江鱼类保护。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高工廖卫红作了题为《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and Reservoirs Operation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的报告,介绍了为应对变化环境,其课题组开展的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精细入库模拟的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以及基于考虑预报不确定性的水库群实时调度等系列研究工作。并与与会日方专家就预报调度尺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水科院防灾中心高工万金红介绍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系统体现的对河流特性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尊重和合理利用情况,以及工程管理体制中体现的受益群体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社会组织形式。从传统水利工程及其管理中汲取经过历史检验的科学理念和智慧有助于当前规划、设计和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工程。

   

    中国水科院水环境所研究生王丹阳介绍了黑土洼湿地系统工程概况及处理微污染河水工艺流程,并从湿地系统整体净化效果、湿地系统净化效果年度变化和对比稳定塘与人工湿地净化效果三个角度研究了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效果及规律。研究表明,该工程对于拦截入库污水、改善官厅水库水质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在北方低温地区建设湿地系统以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的技术探索。

   

    3月21日,日方专家赴湖北省宜昌市,参观了三峡工程的展览馆、船闸、升船机、左岸电站等设施,同时了解了西园、珍稀植物研究所和中华鲟研究所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

 

参观三峡大坝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