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第四届首都生态修复大讲堂顺利召开
11月6日下午,第四届首都生态修复大讲堂于西郊宾馆第八会议室顺利召开,论坛主题为——生态修复: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李金涛部长出席会议,来自企事业单位、高校、学会会员、北京地质学会、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北京水利学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等6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论坛。
首都生态修复大讲堂为我学会的品牌学术活动,自2015年起开始筹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主办,北京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联合体、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北京水利学会、北京地质学会、北京土地学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联合承办。
论坛由秘书长于立安主持
2020年5月30日,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市科协继续开展科技社团创新争先活动,广泛挖掘和宣传一批科技工作者代表和优秀组织,我学会积极参与其中。按照文件要求并综合考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繁荣学会学术工作、推动学会改革与发展等因素,推选出24名科技工作者、8名专兼职干部、1个专委会。本次论坛上,由李金涛部长宣读2020年创新争先活动感谢信,并为获奖科技工作者颁发证书。
李金涛部长宣读创新争先活动感谢信并颁发证书
本次论坛包括五个报告,演讲嘉宾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地表水修复、遥感应用,到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国内外案例分析,理论结合实践,为听众带来生态修复领域全方位的解读。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刘俊国的报告题目是《生态修复国内外实践与探索》,刘院士从全球生态系统退化、生态修复历史机遇、国内外实践与套索三个方面着手,结合科研、考察经历,向听众剖析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现状、宝贵的历史机遇,以及典型生态修复案例分析。
刘俊国院士——生态修复国内外实践与探索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吕一河报告的题目是《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驱动机制》,吕老师从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结果与意义三个方面入手,着重介绍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方法、植被恢复有效性的评估,以及驱动力分析。
吕一河研究员——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驱动机制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青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耕源的报告题目是《深圳大鹏新区海洋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与应用》,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加快生态资本及其服务价值核算,刘老师向听众介绍了“生态元”核算方法的研发过程、核算的逻辑,以及应用案例、应用场景的剖析。
刘耕源教授——深圳大鹏新区海洋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与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玉凯的报告题目是《还清地表水的工程化实践及生态修复治水思考》,吴老师向听众展示了丰富的治水工程案例、独特的治水理念、独创的治水技术,关于一些专业名词、生态修复治水的思考及展望。
吴玉凯教授——还清地表水的工程化实践及生态修复治水思考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邱昀的报告题目是《卫星遥感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邱昀工程师结合自身工作及所做的项目,向听众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土壤、地下水污染、大气环境等方面监测的实现,以及重大环境事故的跟踪监测及重要工程项目的环境监测。
邱昀工程师——卫星遥感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青年托举人才、首发生态环保研发中心科研主管赵斌的报告题目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典型案例分享》,赵斌工程师以以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此项目背景、概况、施工过程、创新点及效果,根据项目目标定制适宜的工艺流程,集成多项技术,打造一个纯自然的净水循环系统。
赵斌工程师——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典型案例分享
生态修复,任重而道远,我学会将持续推进品牌学术建设,同时结合科技成果评价、转化与推广,提升我国生态修复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
目前我学会组织的生态修复领域科技成果云展览已拉开帷幕,欢迎广大会员及相关领域人员积极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