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党建引领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举办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22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及北京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联合体于2021年6月18日至6月20日组织40余名成员前往塞罕坝林场参观学习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的“绿色事业”。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坚定生态修复初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次党建活动主题为:学习塞罕坝精神,牢记生态修复使命。从1962年至今,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6月18日早晨8点从北京出发,中午到达承德市区,路程中,在于立安秘书长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学习了塞罕坝的前世今生,阐述了本次党建活动的意义。同时,来自各学会的秘书长及代表分别为大家做了本领域的科普讲解。

        下午,在导游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参观董存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模精神。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是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于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宫旧址上修建的,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

       塞罕坝属高原高寒地区,全年5-6级风以上天数有300多天,无霜期只有三个月,最低气温达零下四十二摄氏度。2010年年底,塞罕坝风电场建成国内首座“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向社会提供清洁电量17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10万吨,减少碳排放1755万吨,用实际行动守护了塞罕坝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

        从 1962 年起,369 个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年轻人,来到这片黄沙漫天的荒原上。从此 把一生奉献在这里,他们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沙地里播种、在石头缝儿里栽绿,像钉钉子一 样,钉出百万亩林海,植树固沙,涵养水源,种出了一道阻断风沙的绿色屏障。 

        如今,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80%,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 1.37 亿立方米的清洁 水,固碳 74.7 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林场人有了更深刻的觉醒。 他们意识到,大森林虽然造起来了,营收也进入了良性循环,但人工林树种单一、没有形成 生态链的先天不足,让它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在塞罕坝森防总站档案室里,记录了林场历史 上发生过的 6 次大虫灾。 一边是总书记要求“生态兴、文明兴”的历史使命,一边是绿色发展之路上遇到了新课 题,塞罕坝人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修复生态

        塞罕坝人先后启动了攻坚造林、人工林天然化改良和天然林近自然化改培 三大工程,他们试图让人工森林更加接近天然。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构想,正在塞罕坝变成现实。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塞罕坝现在有昆虫 1000 多种,植物 700 多种,动物 256 种,鸟类 192 种。

        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诠释,是忠诚事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标杆。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认识,对“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党员们一致表示,要以塞罕坝人为榜样,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