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专业委员会

森林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举办成立仪式和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12-18 浏览次数:

---森林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研讨会召开

森林生态修复涉及生态学、林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依托北京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荒漠生态修复、城市森林生态修复、湿地生态修复及分子生态修复等研究方向着手,成立了专门的森林生态修复专业学术组织-森林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为促进北京生态城市建设,迈向宜居城市的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6年12月13日,为期三天的森林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405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郭红燕处长、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监事长赵世华教授,秘书长于立安博士,国家重点研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臧润国、李俊清,陆兆华、郭泉水、刘全儒、王年、马文宝、李小杰等来自北京与地方的专家与学者以及林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就森林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前沿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会议由森林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刘艳红教授主持。林学院赵秀海院长作此次研讨会的致辞,回顾并总结了林学院以及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对生态学科学术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并预祝此次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会议上,于立安秘书长介绍了北京生态修复学会专业委员的成立背景、学会宗旨、业务领域和学会特色活动的开展,强调学会的目标是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辐射全中国,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力量。会上由学会理事为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授牌。 

         与会专家们从森林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就城市森林生态修复、矿山边坡修复及珍稀濒危植物回归现状与实践进行了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种群遗传学和恢复生态学等深入探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恢复中存在的濒危机制和技术研究设想,并达成共识。

        国家林业局郭红燕处长就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情况指出,从管理层面出发,拯救工程还存在着法律法规滞后、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和整体协调不力等问题,希望借此次“十三五”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项目的闪光点能引领更多的亮点,为我国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作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建设性贡献。

         参加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课题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们以研究课题为落脚点,对近期已开展的工作、研究思路、问题和进展计划进行了交流,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期高质量完成课题任务。

李俊清教授总结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项目,自成体系,同时要注意对于独特性的侧重以及明确研究的科学或是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