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新闻

我会常务副理事长魏源送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上发言

发布时间:2022-09-23 浏览次数:

 

为发挥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渠道作用,支持中国科学家从科学视角,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道路,发出中国声音,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推荐市科协常委、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研究员作为科学界代表,通过录制视频的形式围绕水资源及饮用水安全议题作发言,分享我国在相关领域推动创新发展、参与技术援助、积极保障公民生存权和健康权等方面工作的成果。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于9月12日至10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人权理事会是联合国系统中的政府间机构,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工作,解决侵犯人权的状况以及对此提出建议。理事会负责讨论全年所有需要关注的人权问题和状况。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以下简称“中斯水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在斯里兰卡设立的境外机构建设项目,位于斯排名第一的佩拉德尼亚大学,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分析仪器,占地面积2公顷, 于2020年5月建成,2021年10月投入使用。

讲述内容是基于在斯里兰卡开展的水科技合作,该合作具有如下特点:有理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接地气(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安全饮用水重大民生需求问题)、有模式(通过人才培养-科教援助-企业落实等方式把我国饮用水技术输送出去)、有成效(包括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工程示范等)、有影响(中斯科技合作旗舰项目,两国元首见证、列入中斯两国政府联合声明)。

 

以下为魏源送研究员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上的精彩发言:

此发言由北京市科协推荐,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投送。

 

“中斯水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在斯里兰卡设立的境外机构建设项目,针对斯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追因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大民生需求,该项目通过与斯共商、共建、共享、共管“中斯水中心”,探索出“人才培养-科教援助-企业跟进”和“国际合作-院地合作相结合”的合作新模式,从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交流互访、举办研讨会、信息共享等方面致力于中斯在水、环境与卫生领域的全方位和长期合作,为斯里兰卡CKDu追因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员保障,成效显著。

该项目为斯培训水务与医卫专业人员66名,研究生17名(其中博士生8名),示范的三套地下水源饮用水技术与装置、20余套雨水利用装置为4000余名村民和1300名小学生提供了优质饮用水;中斯双方投入资金2.1亿元人民币(其中斯方近9000万元),创建了“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其中4家水务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在斯投入使用。该项目在中斯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并写入了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入选了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13-2018)》(中英文版)和《共同梦想》“一带一路”故事丛书(中英文版),得到了中斯主流媒体的报道,影响广泛。

 

魏源送,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科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生态环境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南昌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组长。

研究方向为区域流域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膜技术研究与应用、河流生态治理与修复、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泥减量与资源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污染及其控制。主持与参加多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亚洲合作资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研与应用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项目“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首席科学家。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 6篇中文论文入选《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4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各1项。

 

【转载来源:北京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