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新闻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顺利召开团体标准《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信用评估技术导则》启动会

发布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

      12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刘耕源教授牵头,与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共同起草的《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信用评估技术导则》团体标准启动会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顺利召开。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主持会议。20位领域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首先致辞,介绍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制定团体标准的流程,以及本团标的进度安排。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在制定团体标准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严谨、公正的原则。我们按照标准的制定流程,从需求调研、起草初稿、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终稿编制到最后的批准公布,每一步都严格把关,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预计在2024年6月份,这一标准将会正式公布。在此之前,我们将按照标准的制定规则和学会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每一步工作,确保标准的顺利出台。

      本次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量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用生态信用表示),这也是是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性、基础性的第一步。尽管我国颁布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评估技术指南》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但是这些技术指南所涉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并非针对流域尺度。编制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信用评估技术团体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上,刘耕源介绍了团体标准《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信用评估技术导则》的进展情况,以及如何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他详细阐述了生态信用的多个方面,包括环保信用制度、社会信用体制建设等。内容涵盖了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湿地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工程评估、生态银行信用服务与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他还讨论了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补偿问题,以及现有的评估指标难以与市场化生态银行相衔接的问题。

      与会代表就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来自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分享了生态服务价值测算的经验,提出了在GEP或新生态足迹测算基础上进行信用评估的想法,但存在计算出的资金不能交易和谁来买单的问题。会议还讨论了河道修复、黑瘦水体处理等环境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资金问题,并提到了永定河流域的生态修复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表示河修复后景观价值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未来生态价值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还讨论了关于生境保护的指标、生态系统保护指标、生态修复与信用评估的创新实践、流域评价与生物多样性的提升以及大运河的生态修复工程。

      之后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介绍团标制定的分工,将确定标准的工作人员分为三个组:撰写组、评阅组和服务组。撰写组将负责标准的各个部分,评阅组将对每一稿进行评阅,服务组将负责组织内部征求建议的会议和考察活动。下一步,撰写组将根据会上各参编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对标准草案进行相应修改与完善,逐项对照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最后,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副理事长刘耕源作总结发言。刘耕源指出,这个标准将作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信用核算标准,有助于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评估。同时,也讨论了生态信用的定义和评估目标,以及生态银行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的作用。会议强调了标准对于永定河流域等流域的实用性,以及为生态银行建设铺路的重要性。

      团体标准是由社会团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并发布,由会员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团体标准不仅能提升产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产品在行业内的信用和权威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中明确了团体标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采信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由此可见,团体标准的重要性已经突显。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信用评估技术导则》团体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这一团体标准的启动,引领了业内流域生态修复的标准化进程,开拓了新的方向。